博格达峰(Bogda Feng),别名博克达山、雪山、雪海、福寿山、灵山、祖峰,是地处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和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境内的山峰,地理坐标:东经88°20′,北纬43°48′。天山是天山山脉东段的一条支脉,从乌鲁木齐断裂带起,向东一直延伸到巴里坤境内,全长300多公里,海拔5445米。
博格达峰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运动,与古地质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该峰处于干旱区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山体高大,拦截了较多水汽。在3500米以上高山地区,年降水量达6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6℃,雪线以上低于-9℃。博格达峰由古生代石炭系灰岩、砂岩、闪长玢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构成,极富刚性,抗风化力强。天山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区谷地与吐鲁番盆地相望,近东西走向。博格达峰现代冰川分布比较集中,为天山东段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共有冰川113条,冰川总面积101.42平方千米。在博格达峰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处,有由博格达峰冰雪水融汇而成的天池。该湖泊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湖面呈半月形,面积4.9平方千米,最深处可达105米。博格达峰有野生动物184种,周围有云杉、塔松等。雪线以上,有名贵的雪莲花、蘑菇,还有党参、黄芪和川贝母等药材。
1980年,博格达峰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博格达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2007年,博格达峰更名为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2010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出台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这是新疆首次立法保护天池国家级风景区。2013年6月21日,博格达峰所在的新疆天山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四十四处世界自然遗产。2023年7月4日,阜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禁止在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的通告》。
命名
博格达一词出自蒙古语“神之居所”之意,一说为“香雪海”之意。博格达峰又称博克达山、雪山、雪海等。清代又更名为福寿山,这是爱新觉罗·弘历的赐名。
位置境域
博格达峰是北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山主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和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境内,与乌鲁木齐市的直线距离约60千米,与阜康市的直线距离49千米。地理坐标:东经88°20′,北纬43°48′。天山是天山山脉东段的一条支脉,从乌鲁木齐断裂带起,向东一直延伸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全长300多公里。
成因
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冰川及冻土地貌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运动,与古地质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
地理特征
气候
博格达峰处于干旱区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山体高大,拦截了较多水汽。在3500米以上高山地区,年降水量达6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6℃,雪线以上低于-9℃。1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16~-19℃;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12℃。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峰区大风甚少,年平均风速为2.7-2.9米/秒,在一天之内,一般午后风速和云量增大,天气变坏。
地质
博格达峰由古生代石炭系灰岩、砂岩、闪长玢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构成,极富刚性,抗风化力强。地质构造属阴山山脉—天山纬向构造带,由北天山海西褶皱带的博格达复背斜组成,于晚古生代形成山地,至中生代已剥蚀夷平为准平原,在新近纪末和新构造运动后形成现外貌轮廓。
地形地貌
博格达峰是东部天山第一高峰,海拔5445米,在阜康市南的群山之间。主峰和左右两峰相连,三峰并起,形如峰架。峰区15千米范围内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有7座,呈近东西向排列,延伸约9千米,其中3座相距甚近,仅2∙5千米,连为一体,主峰居东,即博格达峰。
天山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区谷地与吐鲁番盆地相望,近东西走向。博格达山西部以博格达峰为顶点,呈向北突出弧形;中部以科依提达坂为顶点,呈向南突出弧形。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脊和山峰基本分布于弧形西翼,为华力西褶皱的复背斜,于晚古生代形成山地,至中生代已剥蚀成准平原,在晚第三纪末和早第四纪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后形成现山地外貌。
博格达山地受断裂构造与断块差异性抬升及剥夷作用,山地梯级层状地貌显著,发育三级夷平面,分别是海拔4000米、海拔2800~3200米和海拔1600~2200米。受气候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影响,地貌类型组合自高向低依次是现代冰雪极高山、冰缘寒冻风化高山、流水侵蚀中山、半干燥和干燥剥蚀低山、冲洪积倾斜平原、冲积平原和风沙地貌。
植被与土壤
博格达峰具有天山北坡最典型的垂直自然带谱,是全球温带干旱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最典型代表。从山顶到平原,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北坡在80千米的水平距离内,海拔从700米升至5445米,发育了7个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自上而下分别为:①冰雪带,海拔3700~5445米。②高山甸状植被带,海拔3300~3700米。③高山草甸带,海拔2900~3300米。④亚高山草甸带,海拔2700~2900米。⑤山地针叶林带,海拔1650~2700米。⑥山地草原带,海拔1100~1650米。⑦温带荒漠带,海拔700~1100米。相应发育了6个土壤类型:①高山原始土壤,海拔3300~3700米。②高山草甸土,海拔2900~3300米。③亚高山草甸土,海拔2700~2900米。④灰褐色森林土,海拔1650~2700米。⑤山地栗钙土,海拔1400~1650米。⑥山地棕钙土,海拔1380~1400米。其中,有3种土壤的表层部分为中性偏酸外,其他土壤为中性偏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表层土壤富含氮、磷、钾等元素。
水文
冰川
博格达峰现代冰川分布比较集中,为天山东段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共有冰川113条,冰川总面积101.42平方千米。冰川的厚度平均在100米以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有一条长5000多米、宽2000多米、厚100多米的巨型冰斗冰川。其中,直接发源于博格达峰的白杨河、四工河、三工河、古班博格达河及黑沟流域的冰川有69条,面积67.28平方千米。冰雪融水是南北坡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输送至阜康市、达坂城区和托克逊县等地。
天池
在博格达峰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处,有由博格达峰冰雪水融汇而成的天池。这个高山天然湖泊,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湖面呈半月形,面积4.9平方千米,最深处可达105米。
生物
博格达峰有野生动物184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北山羊等6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猞猁、盘羊、马鹿、暗腹雪鸡、石貂、棕熊等25种。此外,还有83种大型真菌。
该区域共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黑鹳、金雕、白尾海雕、胡兀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分别为大天鹅、黑鸢、苍鹰、雀鹰、棕尾鵟、大鵟、普通鵟、白肩雕、秃鹫、高山兀鹫、白头鹞、猎隼、燕隼、灰背隼、红隼、暗腹雪鸡、蓑羽鹤、灰鹤、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鬼鸮和雕鸮。
博格达峰周围有云杉、塔松等。雪线以上,有名贵的雪莲花、蘑菇,还有党参、黄芪和川贝母等药材。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博格达峰为东部天山最高峰之一,海拔5445米。主峰左右,有二峰并立。一名帕格提峰,海拔5287米。另一为米万列克峰,海拔5213米。主峰独居群峰之中,100公里外都能看到。四壁徒削,气势雄伟。终年积雪,如玻璃世界,世称“雪海三峰”。一位佚名的旅行家天涯游子则认为“三峰并立,形似菩萨,故称菩萨峰。民国初年,查勘西北铁路线的高级工程师林竞在《西北丛编》记载:“博克达山,超入云间,如鸡中之鹤。”十分形象。
明代外交家陈诚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出使西域,曾在《西域番国志》记载吐尔番(即吐鲁番盆地)。“去城西北百余里有灵山,相传为十万罗汉佛涅盘之处。近山有土台高十余丈,云唐时所筑。台畔有僧寺,寺下有石泉一泓,林木数亩。······池东面,山石青黑,远望,纷若毛发状,云十万罗汉佛于此洗头削发,遗下此灵迹。”上述里程有误,反映了当时天池和高昌国一带佛教盛行的景况。
清代,由清政府每年春秋由乌鲁木齐市最高长官率领文武官员,在红山进行遥祭。认为清统一准噶尔之战贵族叛乱,统一新疆是博克达山神灵相助。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陕甘总督杨应琚在《火山灵山记》中同样记载道:“......有灵山在焉。周面青壁陡绝,周行约二十余里,溪涧中五色沙石,云沉电射,骑马惊鸣。入山步行十数里,双崖门立,石色青黑,皺画细若毛发。上有古松数株,重枝伸爪,穿水沸浪而上下。有流泉上涌尺余,触石雷奔而下,陟山登巅,有石屋供小佛像五,...…有白鹤数百连翼而至,各立一石,侵展相向而鸣,声震岩谷,山僧游客以此辨昏晓,如鸡鸣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在遣戍乌鲁木齐市期间曾有一首描写天池的诗云:“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注称:“博克达山有龙湫,初苦田水不足,遣使祀之,水即全溢。”
乾隆进士、镇迪道观察七十一(字椿园)在《西域闻见录》(1777年刊刻)记载博克在达板“土产野性雉群飞,肥如蜡狸。又产阿魏属,压油鸟。取松树皮为膏,能医痨痼之疾。”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事遣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举人王大枢在《西征纪程》中记载:“阜康市南有博克达山,围数百里,绝群突立,三峰觚峭,与齐克达坂(即七个达坂)相望。......常见白鹿出没岩岫间,人不能得。且四周陡削,亦攀跻无路。山间产野草甚臭,名曰特诺果尔。博克达山北道旁有石碣,其文存者曰,“极目西北,穷荒气青,白漫漫如雾,雪深计丈,无路径,人畜不能往来?云云。”
清代勇登天池的乌鲁木齐都统明亮曾亲作《博克达山长歌》称:“穹窿乎,博克达山之高高极天,吐细日月阴阳莫能测。其候变幻,晴雨寒暑不得司其权。博克达山,三峰险峭不能上。”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随同杨遇春将军出征的原湖州市知府方士记载道,“巴克达山。高峰插天,冰雪不化,顶上常有云气。”并称:“池(指天池)边有琪花瑶草,相传为达摩面壁之所。仰视高峰,如在天际,人不能上矣。”
光绪年间,随清军三进新疆边塞诗人萧雄《西疆杂述诗》记载博克达山:“山神多灵。乾隆间列入祀典,名福寿山。但历来望祭而不能到。惟喇嘛诸人从隙涉入者,间有之。”他还记到:“独南山外,秀出一峰,纯乎雪色。尖匀若削,耸矗云表,此方为博克达山之正峰也。自古不通人迹。闻杨果通侯(即杨遇春)征西时,曾遣人探入,辄为食肉目所阻。今虽能至于海,再夫从向前。近有僧人裹粮越险,绕至对岸山巅,望其形势。据云此峰突起谷中......相传为达摩修炼处,夜望峰顶,雪中时见有灯,议者以为佛光。”这位爱国诗人还留下了“博克达山”一首云:“千盘松径步凌虚,海涌云中画不如。更有狐峰还隔岭,重重围住列山居。”
清宣统三年五月十四日(1911年6月10日),新疆巡抚袁大化赴任途经阜康市。在《抚新纪程》中描绘博克山巅称:“云起如张盖,如覆幕,如大凉亭,如缠头美人爱惜头面,以白纱笼罩,不使露顶也。”
三树相在《新疆图志》山脉三记载:“博克达之岭,天山绝顶也。其上有云五色,其下有龙漱。七个达坂在其南,其阴多钢铁。有草焉状如芙蓉,六十年始花,名曰石莲,嗅之头痛。有右焉名曰云母,切之光可以。有虫焉巨身而红色,重数十斤,名曰雪蛆。其鸟多鹦鹉。兽多狒狒属。木多松柏。药草多木通、知母、川贝母、北柴胡、白术、茯苓、黄连、大黄、党参、防风、甘草、当归......益智之属。”
民国六年九月(1917年10月)著名旅行家谢彬,曾到达天池的山脚下阜康市县城。他在《新疆游记》中记述:“住迪化......东南博克达山,为天山绝顶,望之如在目前,实距二百余里。······至所谓三峰,则坚冰老雪,好游者百计探之不能达。数年前,有德国人某登最高处,以大力远镜望之,云有动物往来其间,或即雪蛆、雪鸡之类软。有奇草,状如芙蓉,六十年始华,名曰石蓬,嗅之头痛。产药二三十种,云母石亦多。”
据《阜康县志》记载,博格达峰发育着现代冰川,东西排列共54条,面积50余平方公里。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最厚达130米。
1980年,博格达峰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博格达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
2007年,博格达峰更名为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2010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出台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这是新疆首次立法保护天池国家级风景区。此条例规定,今后进入天山天池风景区进行徒步、登山探险、科学考察和拍电影等活动,必须先得到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每年登博格达峰人数限定在200人次以内,且必须持有国家和自治区体育运动管理部门颁发的登山证。
2023年7月4日,阜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禁止在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的通告》。通告要求,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一切组织或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若有违将追究相应责任。通告提到,因科研需要,必须进入保护区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必须事先向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面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相关机构核准、备案后,可根据批准的计划和路线从事相关活动。
文化习俗
早期古代西域的一些游牧民族中就有崇拜名山的习俗,因博格达山高大险峻,所以被这些民族誉为“神山”“祖峰”,骑者见之下马,行者见之叩首,就连官员路过此地也要停车下拜。有一则叫《沙勒哈沙曼》的民间故事就有这方面的描述,故事说牧民们把博格达山称为“圣人”,而把博格达山上的石块视为圣人使用的头,用这里的石头作武器去打击敌人无往而不胜。
登山记录
1981年6月9日,日本登山队开创登顶记录,首次登上了博格达峰。
1998年8月4日,新疆的登山探险家王铁男第一次登上了博格达顶峰,成为中国成功攀登博格达的第一人。
1998年8月,香港攀石会登山队攀登博格达峰时3人失踪。
1998年8月15日,香港岳峰攀石会的队员林志伟、陈景全、杨志浩在海拔5180m高度处遇难失踪,后派人和直升机寻找未果。
1999年7月,王勇、热扎克·艾山、柴新虎登顶并寻找回1998年失踪的3名香港特别行政区队员的背包。
1999年,新疆队有8名队员成功登顶博格达峰。
2000年7月,北京一支业余登山队登达海拔4700米的高度。
2001年8月,日本老年登山队登顶海拔4300米的博格达峰卫峰。
2002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西域旅游登山队3人登顶。
2003年8月2日,新疆博格达联合登山队的9名队员成功登上博格达峰,创下一次性登顶人数最多的纪录。
2004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登山队登达海拔5080米的高度。
2005年7月,北京一支业余登山队登达海拔5080米。
2005年8月,香港登山队登达海拔4700米。
2005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13人登顶。
2006年8月,北京大学山鹰社17名队员登顶。
2008年8月,时隔十年后,热扎克·艾山从4100米背回1998年失踪香港特别行政区队员林志伟的遗骸。
2016年8月,新疆6000米—7000米—8000米民间登山队罗彪和李静(“木子”)登顶博格达峰。
2016年11月,罗彪傲立幺妹峰峰巅,李渊(“默芋”)成功挺立博格达5峰之上。
交通路线
到达博格达的方式:
1.沿大东沟向东折南,最后翻过“三个岔达坂”,这条路较为平缓,全程25公里。
2.另一条路则向南折东,沿着将军沟翻过“以肯起达坂”,道路比较艰险,山谷中有沼泽洼地,全程30公里。
穿越博格达的路线:
徒步穿越博格达的路线是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三个山村进入,途径碎石达坂,夜宿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翻越3660米的三个岔达坂,在沿大冬沟下行抵达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山天池,用时三天,行程大约65公里左右。
远观博格达峰的方式:
游览天池之后,乘坐景区的大巴,行30公里,到距离博格达峰比较近的马牙山上观看博格达峰。
登山时期
每年的6-8月是登山活动时期,登山最佳时期在7月中旬到8月10日之间。
获得荣誉
1980年,博格达峰所在的新疆天池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博格达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
2011年,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3年6月21日,博格达峰所在的新疆天山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四十四处世界自然遗产。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2004年7月19日,由于近几年前往博格达峰的登山和旅游者较多,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对博格达峰垃圾污染情况进行的一次“普查”中发现,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及周边各条登山线路附近的垃圾数量大约在6吨左右,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丽英呼吁,有关管理部门应尽快将这些垃圾清理掉,并制定相应措施防止垃圾再污染。
潘丽英说,博格达峰上的垃圾一般都是短时间内难以化解的,所以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危害。首先,博格达峰独特的景观资源和探险资源将因为大片垃圾的存在而大受破坏;其次,这些长时间内难以分解的垃圾可能导致博格达峰土壤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博格达峰上的雪水和冰川溶水是乌鲁木齐市多条河流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如不及时将这些垃圾清掉,将会对乌鲁木齐市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另外,博格达峰上的食品残留物也可能滋生一些有害的细菌和病菌。
环境保护
2007年,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有成效的工作,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008年年初,新疆天池风景区管委会依法及时“叫停”了前往博格达峰的各种探险或科考活动。为“专职”守护冰川密布的天山主峰,新疆博格达峰生态环境管理站正式挂牌成立。以后进入这一区域从事探险、科考,事先必须经过这个机构的批准。
相关报道
2023年7曰13日,知名旅行博主姜晓东在新疆进入博格达峰徒步后失联,最终确认遇难。
博格达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21
知名旅行博主确认遇难,新疆博格达峰已禁止开展旅游探险活动|界面新闻.界面新闻.2025-09-22
35岁知名旅行博主徒步博格达峰时遇难.杭州网.2025-09-22
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21
冰天雪地里的旅游探险——新疆民间登山探险发展初探.人民网.2025-09-22
9名队员登上险峰 博格达峰一次登顶人数创历史纪录.新浪体育.2025-09-22